你与意外的距离,真的如你自己所想的那样吗?场景一:好久没开荤了,烧了个红烧肉,竟然引火上身?还被医生嘱咐:烧红烧肉是个高风险的活儿
你与意外的距离,真的如你自己所想的那样吗?
场景一:好久没开荤了,烧了个红烧肉,竟然“引火上身“?还被医生嘱咐:烧红烧肉是个高风险的活儿!
淡定,这还不是最最最惊人的。
场景二:三伏天高温难耐,你怕中暑,于是就去冰箱拿灌饮料凉快一下,冰箱竟然爆炸了!
千万别以为这样的意外你可以置身事外,烧红烧肉、打开冰箱拿冷饮,哪样不是你的生活中也在反复做的动作呢?
既然风险如影随形,那么你想好要怎么为它埋单了吗?「保险保平安」不是一句假大空的话,意外距离我们有多近,保险对于我们就有多么重要!出了事儿,有保险替你分忧解难,便无需自己死撑。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未来的你最需要靠保险解决哪些问题吗,又应该如何去搭配险种,好让自己的保障更全面吗?
NO1.挑保险巧用“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选购保险也应遵循这个道理。
想想那些晦涩难道的产品条款和专业术语,头都大了,哪还有心情去研究它们呢,而对家庭信息、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我们更敏感,相比前者,我们更愿意关心。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盲目地只看产品的特色,一款产品再怎么有优势,不是你迫切需要的,就跟木桶的最长那块木板一样。
举个栗子:你是一名“程序猿”,你已经买了一份意外险,那么即便是看到性价比再高的意外险,你都不能重复买了,你需要的是一份百万医疗险,例如泰康百万医疗保险。因为你的意外风险已经有了足够的保障,而在疾病医疗方面的风险抵抗却是0。
再举个栗子:如果你是电脑面前的码字农,比如保妹这样的,你更高的风险并不在于意外,而是长期伏案工作可能带来的一些身体隐患,于你而言,你首先要买的应该是一款住院医疗险,例如安心住院宝。
短板在哪里?先补齐,最缺什么保险先投什么险种。
NO2.选保险要像做数学证明题一样步步推导
给自己泡一杯咖啡,找个安静的角落,保持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然后将你头脑中的个人信息、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用一张纸或思维导图逐个梳理写出来。
第1步,你要确定需要的保障内容。
问题决定需求:是孩子未来的教育金问题,还是作为经济支柱的健康保障问题,亦或是父母的养老保障问题?
建议要坚持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先经济支柱后非支柱的保险购买思路。
第2步,预想主要风险。
确定保险对象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状况,大致可以分为治疗和生活两个方面:
治疗指的是:疾病、意外导致的医疗费问题。
生活指的是:疾病、意外导致的收入中断,而让自己或家庭的生活陷入困难,还有就是身故后, 家庭因为经济支柱的倒塌可能面临的经济困难。
第3步,不同风险该选择何种保险?
确定风险以后,就能够去对症下药了。
医疗险用来解决大病医疗费的问题。
重疾险用来解决大病导致的收入缺失问题。
意外险用来解决意外伤残的医疗费问题和意外身故后家庭生活问题。
定期寿险用来解决身故后家庭生活的问题。
终身寿险用来解决资产传承的问题。
这个步骤就像企业招聘,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来解决,术业有专攻,不同的险种也有专攻的。
第四步,可以从上步选好的险种中进行筛除了。
这个环节需要你详细地梳理各项指标,包括: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已有保单、职业状况等等,这时候已经是保险在挑你了,保险搭配从来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年龄大、身体不好都有可能被某款保险甚至某个险种所拒绝。
第5步,重复上述4步,选定具体保险产品。
在确定了具体的险种和分析了自身状况以后,再去挑选产品其实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这时候市面上你能购买,又恰好能够解决你面临问题的保险,就非他莫属啦。
这里建议大家,最好买正对性比较强的保险,比如申根签证保险,选择安联申根之王境外旅游险会比其他保障内容更多的旅游险更好,术业有专攻,保险亦如此。
进行以上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你了解自己将要依靠保险解决哪些问题。
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他要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而有了清晰的购买思路,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大大降低被人忽悠的风险。
以上所述的选保险的方法,其实与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当然事实证明也是有效可行的。
更多保险干货请关注【保网微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