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九大会议中,养老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国已进入人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九大会议中,养老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截至去年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3亿,占总人口比重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5亿,占总人口比重10.8%。
这意味着什么呢?不说远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就是,80后的养老压力真的要变成“鸭梨山大”了。
80后躲不过的养老压力
如你所知,最年长的80后今年已经37岁,最小的也有28岁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处于成家立业以及子女出生阶段的家庭形成期。
又80后多为独生子女,多属于421或422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或2个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多为50后,正步入或已经步入老年。再加之不断攀升的房价,育儿成本的加大,这意味着当下的80后,要承受除赡养之外更多重的经济压力。
怕什么,我们不是还有社保么?
现在问题来了,尹蔚民先生在会议上提出的一个难题就是,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已经降到2.8:1,即2.8个人养一个人,并且按照现在老龄化的速度,抚养比还会持续下降。
现在,你还想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社保上吗?再者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爸妈的晚年为什么会让人不安心?
我们辛辛苦苦忙到老,谁不指望退休之后能安享晚年。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容易呢?少年焦虑,中年油腻,老年孤独。其实,孤独还好,不好的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而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无非有两大主凶——“疾病”与“意外”。
一个80年的朋友的爸爸今年67岁了,退休几年日子过得也不太省心。一年总要上几趟医院,每次去的检查费、治疗费以及药品费几百元上千元不等,虽然社保可以报销一些,但次数多了自己也要掏不少钱。
朋友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工资也仅够二老生活费,看病的钱自然是朋友承担,所以每年他都愿意花血本给父母买保健品,只希望父母身体健康,看病真耗不起这个钱。
小病还好,“癌症这样的大病没人受得起,全家人努力打拼建立起的小康家庭,因为一个人的一场病全家人陷入贫困。”
这是我一个同学的原话,去年他爸爸得了肝癌,全家的积蓄再加上四处借来总共15万还不够用,网络筹款了20万,足足35万多才把人给救回来。还不包括后期的检查和康复治疗。
现在治疗大病需要多少钱呢?知乎上有个医生网友,他给简单地列举了一下:
老年人常犯惯病,脑中风起码15万元以上,平均24万元;急性心肌梗塞,早起发现36万,血管复通手术15万以上,平均27万元;冠状动脉外科手术,一条桥15万元以上,平均22.5万元。
那么,老年人患重疾的概率有多大呢?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患者占癌症发病总人数的60%。
该图反映的是癌症发病率各年龄的比重,仅供参考
至于意外就更不用多说了,意外无处不在,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概率都一样,而且状况也是千奇百态。而跌倒是老人群体高发的一些意外,且老人摔跤后,容易骨折。
积极拥抱保险,冲出压力重围
无论是社保养老还是商业保险养老,我们无非是想给爸妈的晚年一份安心保障,也是给自己与家人一份生活安全感。
可是正如前面所说,遇到一般疾病,社保加上家庭储蓄或许还能抵得过,万一是重大疾病呢?社保补给不足,难道真得去卖房卖车,跪地求人么?
但如果有专门的重疾险或住院医疗险等健康险或意外险保障,看起病来会轻松很多很多的。
同事的爸爸一个月前检查出肺癌,医生告诉他这个病需先化疗,每次大概5000-10000元,次数没上限;手术费估计5-6万,再加上几千到上万的进口药,医生劝同事做好准备,最好先筹集至少20万元的医疗费。
好在今年年初他在保网给爸妈都买了平安e生保,并且通过了健康告知。这里我把这款产品的保障内容给大家列举出来:
同事的爸爸今年正好57岁,他买的是有社保的100万保障额的,保费一年1438元。涵盖100万元的一般医疗保险金和100万元的恶性肿瘤医疗保险金,自费药/进口药全可报,也不限治疗手段,且住院/特殊门诊/门诊手术均覆盖。
通过对照可知,他爸只要能把病治好,毫无经济压力。社保和商业保险,各有各的好处,总之,安享晚年=社保+商业保险,把这三种划等号是不会错的。
而且,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已经将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将商业养老保险要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
国家都已经借力商业养老保险减轻全社会养老压力了,你呢,还在犹豫什么呢?
更多保险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保网微商城】